6月1日,河南翔宇医疗器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科创板申报招股书,这是科创板迎来的又一康复医疗领域新晋者。
此前,科创板已有南京伟思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康复医疗领域的上市公司。
同一天,康复医疗器械初创企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对珠海瑞和康医疗的收购动作。
一天当中,一二级市场接连出现好消息,给本就倍受期待的康复医疗产业又添了一把薪火。那么,方兴未艾的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何?未来这一千亿市场还有哪些新商机与想象力?健康界就上述话题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产业规模破千亿,但细分市场表现较弱
康复医疗产业覆盖人群广、涵盖病种多、涉及多个跨学科知识。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年复合增长率超20%的朝阳产业。
而康复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作为近年来康复医疗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环,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西南证券数据显示,仅康复科建设带来的康复器械市场增量就能达到271亿元。对于诸多涉足的企业而言,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目前,国内已经挂牌科创板的两家康复医疗器械公司主要在垂直领域深耕。其中,深圳普门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治疗与康复类产品线和体外诊断类产品线两部分;而南京伟思医疗则主要铆定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细分领域。
而发布招股书的翔宇医疗,则是国内康复医疗产业中少有的具备全系列康复医疗器械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之一。翔宇医疗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已经取得了127项医疗器械注册及备案产品,形成了20大系列、400多种自有产品的丰富产品结构。
翔宇医疗康复医联网系统(来源:翔宇医疗招股书)
对于多家康复医疗器械争相青睐科创板,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李奇崎博士对健康界分析道,“康复医疗器械产业里做得好的,往往是有一定研发能力的,这就符合了科创属性;其次,科创板是国家注册制试点,这是个非常大的时间优势。正常企业申报至少要1-2年的时间,但科创板规定6个月审核完毕。换位思考,企业老板手里有技术、有研发费用、有收入,那么想尽快上市,无疑要选科创板。”
同时,李奇崎还认为,科创板科技属性强,对于康复医疗器械而言,有一定的背书作用。另外,目前科创板的上市企业数量少,上市后企业估值相对会被拉高。而这些都是有利于康复医疗器械企业长久发展的因素。
虽然已有老牌上市企业冲锋陷阵,但健康界通过对业内多家康复医疗器械梳理得出,目前国内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尚处于行业零散、产业不集中的状态。有分析报告指出,在康复医疗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管理器械制造和康复医疗服务建设类公司。
例如,2019年收入超40亿元的鱼跃医疗主营业务是血糖仪、血压计、呼吸机、制氧机等康复监测和治疗器械;而拥有宽仁医院和德国莱茵医院两家国际康复医院的华邦健康,2019年营收超百亿,该公司同时拥有医药、农化、新材料、旅游、医疗五条业务线。
但以康复医疗器械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无论是营业规模还是利润率方面,都没法与上述两类市场领先者相提并论。
2019年,南京伟思营收4.27亿元,净利润1.29亿元;深圳普门2019年上半年营收2.04亿元,净利润0.58亿元;收购了康复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龙之杰的诚益通,2019年全年营收6.85亿元,净利润0.93亿元。
对此,李奇崎分析认为,有康复需求的群体多为老人,有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趋势是2010年后开始逐步严峻的。在“老龄化+经济增长”双驱动的背景下,康复医疗需求才大大释放。因此,近十年是康复医疗行业的爆发阶段,这也就注定了这一新兴行业中的巨头企业不会太多。
此外,一位康复医疗产业从业多年的人士也向健康界表示,康复医疗器械短板在于设备研发壁垒不高、差异化不明显,加上国内康复医疗器械厂商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受国外厂商挤压大,所以总体上并不算赚钱。
产业尚处发展初期,技术研发存短板
虽然康复医疗领域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四十余年,但整体上仍属于新兴产业。而且,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的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仍以低端产品为主,核心的技术在外国科技公司手中。
伟思医疗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3%、8.92%和 8.59%,而翔宇医疗则是9.71% 、8.03% 、6.02%,均不足百分之十。
这一研发费用占比在医疗器械领域实属不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心脉医疗近三年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26.94%;而赛诺医疗报告期内的数据分别为45.82% 、34.17% 、31.80% 、35.26%,皆明显高于康复医疗器械厂商。
各厂商研发费用与总收入占比情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告诉健康界,康复医疗器械是从理疗设备演变过来的,以辅助治疗为主,技术壁垒并不高,甚至部分国内厂商的研发模式是参考国外进口设备生产仿制品,而后以原产品几分之一的价格售卖,从而圈定市场份额。这种劣性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康复医疗器械乃至康复产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国内的康复医疗器械厂商的商业模式大都依赖代理销售和经销商模式。这两种模式导致的直接问题是科室需求和厂商供给间,往往存在割裂现象,科室要的厂商没有做,厂商卖的科室却用不了。
“厂商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临床治疗,了解科室和患者的真实需求。最好可以从销售导向转为技术导向,急科室之急,想科室所想,共同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帮助更多病患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而努力。”国际水中康复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张婷说道。
产品同质化和缺乏创新性,是目前康复医疗器械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除了近年来很火爆的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外,大多数康复医疗器械厂商的主营产品仍然是传统的声疗、光疗、电疗、磁疗、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 (OT)及康复评定等,产品在智能化、科技化方面的研发不足。
再次,康复医疗器械厂商也面临国际大型医疗器械厂商的竞争压力。目前,相比国外先进市场,我国康复医疗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仍比较分散,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从技术积累、资金实力、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特别在大型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上具有丰富的技术和市场经验积累,给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张婷也告诉健康界,其运营的水中康复科室设备几乎都要靠国外进口,虽然价格很贵,但由于技术有垄断性,所以只能依赖进口。
此外,人才储备和康复理念普及程度不足等配套因素,事实上也限制了康复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在重治疗、轻康复的固化认知下,人们并不愿意在康复医疗端花钱。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均康复医疗消费约为5.5美元, 远低于同年美国人均康复花费54美元的水平。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康复专科医院数量637家,仅占专科医院总量的 8.1%;康复总床位25万张,仅占床位总量的 2.9%。2018年中国康复医师数为3.61万名,仅占中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0%。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治疗师数量约为5万,存在至少2.5万的人才缺口。
康复医疗基础建设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施展。
“康复治疗高度依赖治疗室的手法,人才不足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婷认为,现在行业培训有一部分由设备销售主导,培训的深度和专业度参差不齐,所以尚未能弥补人才缺口。
整合服务时代来临,科技+服务是未来趋势
虽然现实的挑战良多,但我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仍面临较大的行业机会。这也是为何老牌企业和创新公司皆动作不断、纷纷布局的的重要原因。
根据卫生部2012年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问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此后多年里,又陆续有多个政策出台,将越来越多的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结算体系。
政策给行业带来的直接机会是康复医疗的市场需求将成倍增长。《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明确提出,床位配置需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和康复病床倾斜。
对此,咨询机构毕马威给出的分析是:假定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中的人均康复床位目标(即每千人0.5张)估算2030年全国康复床位总目标,那么以目前每千人0.18张的水平来估算,缺口将达45万张。 由此可见,中国康复市场发展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产后等有康复刚需群体的增长也将催生康复医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之带来的对新技术、新服务的需求,也将产生爆发式增长。
目前,康复机器人是备受市场看好的新技术方向。已经融到B+轮,并成功收购珠海瑞和康医疗的傅利叶智能正是其中的先行者。从傅利叶智能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出,其康复机器人融合了沉浸式体验、个性化训练等多个新产品方向,使用户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地进行康复训练,并且每个用户都可以生成自己的专属个人账号,记录和分析康复效果,这种新产品理念是对过往康复医疗器械的重大突破。
但在张婷看来,康复医疗产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研发器械是不行的。“良性的发展方向是(器械厂商)要提供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病患。”
而这恰恰是诸如傅利叶智能、翔宇医疗在内的创新的康复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傅利叶智能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智能康复港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对国家三级医疗康复体系的理解,傅利叶智能希望借此康复设备制造商逐步转向康复机构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通设备、用户、机构的数据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的标准化、智能化服务。
在收购瑞和康后,傅利叶智能CEO顾捷表示,“瑞和康作为一个医疗集团拥有非常丰富的康复运营和科室建设的经验,可以助力傅利叶的智能康复港在大量的基层医院进行快速的、标准化的复制,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康复机器人等智能康复设备,推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早日实现。”
翔宇医疗在此方面的布局也很早。翔宇医疗招股书显示:此前,翔宇医疗已经经历了单个设备的研发生产→科室解决方案→康复医院解决方案&综合医院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市县乡)区域康养一体化的整体转型和业务提升。
目前,公司已协助部分地区成功打造康养示范(市)县。在此次科创板成功上市后,公司会将资金用于智能康复医疗设备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养老及产后康复医疗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康复设备研发及展览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康复设备(西南)研销中心项目、运营储备资金等五个主要方向。
康复医疗企业之所以不惜重金地向下游的服务、科室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康养试点端延伸,在本质上是由于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天花板底、行业壁垒不高,所以行业价值有限。对此,李奇崎分析认为,康养市场的结合才最终催生了康复医疗市场的广而大。“如果单看康复医疗器械端,行业规模未必很大。但你看康养服务,养老+器械+医院+房地产……这么一算,行业规模就大了。”
面对国家三级康复医疗建设、老龄化人口增长需求、特殊需求人群增长等市场机会的时候,能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康复医疗产业服务商们的商业想象力,显然要大得多。
新闻来源:健康界
注:本文转载于其他网站,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