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京市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18条加快发展康复医疗工作的举措。
《通知》提出,力争到2025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常住人口康复医师数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数达到12人,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医疗服务床位数达到0.5张。
8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院长席家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发展康复医学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康复医学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康复医学没有被当做一级学科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现在的康复医学人才主要是由临床医学转化而来。康复医学行业存在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1011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国民康复意识的觉醒以及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686亿元。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上述文件指出,康复医疗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结合上述文件及各地实际,截至今年8月,除北京外,辽宁、上海、四川、江西、重庆、贵州等多省市已经陆续发布本地区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通知》从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
《通知》指出,持续完善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服务方式,推动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更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对于全市康复医疗机构及康复医学学科建设,《通知》设定了一些具体的指标:到2025年各区应至少设有1家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或1~2家康复转型医疗机构(至少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严格落实二、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要求,其中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5%。
席家宁向记者介绍,上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才把康复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目前全世界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
“我们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现在,社会进入小康水平,人们面临的是怎么吃得更好的问题,怎么更营养更健康的问题。”席家宁说,“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过去,人们面临的疾病以威胁生命的急性病为主,现在面临的疾病以影响身体功能的慢性病为主。慢性病常导致人体生理功能障碍,最终影响人们生活。”
据了解,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被称为四大医学。其中,临床医学是以治病救命为目标;而现在,随着人们面临越来越多影响功能的慢性疾病,康复医学亟待发展。
席家宁认为,目前社会对康复医学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上,最上层应该是顶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引领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层是二级和康复医疗机构;基层是一级和社区康复医疗机构。
席家宁指出,不能用疾病的演绎过程理解四大医学学科,其实四大医学是独立并且相互交叉的医学学科。在专门的管理机构上,除了康复医学,其他三大医学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席家宁说,“目前,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都有专门的相应管理机构。预防医学对应的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医学有医政医管局。保健医学,在我国基本上被中医替代,有中医药管理局。唯独康复医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医学体系没有专门的管理行政机构。”
破解人才缺乏难题
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康复医疗现存的痛点主要有:认知不足、人才短缺、转诊与支付尚未达到平衡等。根据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为2.2人、康复治疗师为4.3人,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师的缺口分别高达8.1万人及5.3万人。这主要是由于康复从业人员的薪酬远低于临床医师的收入水平,且在后续晋升中无明显优势,康复从业人员难以彰显其个人价值,对医生个体而言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医学专业学习。
对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通知》提出,推动我市医学院校(或相关院校)积极设置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工程学等紧缺专业,并根据实际设置康复物理治疗学、康复作业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增加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注重提升临床实践能力。鼓励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普及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加强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探索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转岗培训,增加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医师数量。
席家宁指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比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康复医学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比较缺乏。由于康复医学没有独立的医学教育体系,所以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当中,非常缺人。另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医保和医疗服务定价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从业者积极性有待提高。
据了解,近几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康复医学的学科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桂英建言将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其指出,学科建设是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助推器。康复医学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相对独立、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王桂英建议,将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确立康复医学内涵和知识体系,理顺康复医学作为一级学科和下设二级学科的关系,科学系统规范地设置二级学科,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021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也对康复医学的学科设置提出了相似的建议。卢林指出,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与普外科、妇科、儿科等处于同等地位,这限制了学科发展。综合医院康复科学科建设落后,很多康复科的康复治疗、科研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康复发展需要,重症康复的学科建设更加滞后。卢林建议,尽快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加强三级综合医学康复学科建设。
2021年9月14日,教育部在回复人大代表“关于高起点高质量构建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时表示,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在职业教育层面、本科教育层面、研究生教育层面强化康复人才院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