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智慧健康养老已成为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养老产业将是热点,风口,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之一。
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通知》;3月,国家卫健委再次联合15部门共同发布《“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6月,国家卫健委和老龄办共同发布《关于深入开展2022智慧助老的通知》。
01 养老供给失衡 智慧养老促生
根据联合国对人口学会的定义,一个国家(地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达到总人口数的10%,即为该国家(地区)为“老龄化社会”。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所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全国人口的18.7%,在十四五期间老龄人口占比将突破20%,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养老产业规模也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预计2022年底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0.3万亿元。
虽然市场庞大,但在专业养老领域,我国存在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度不高以及服务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供给失衡的现状,难以通过传统养老模式解决,因此我国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概念,提倡通过新信息技术代替代传统要素,驱动产业发展。
而智慧养老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可穿戴医疗设备、康复机器人。
02 可穿戴医疗设备 规模超300亿元
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病的人口增加,医疗资源紧张,难以为这部分人群的医疗康复需求,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发展契机。
除了市场的刚性需求,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也给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重点支持。国家卫健委联合15部门共同发布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支持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安防监护、家庭护理、残障辅助、情感陪护、康复理疗辅具等智能器械和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两种:消费级和医用级。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针对普通消费者进行居家康复,通过运动监测、肌肉放松、康复理疗等方式帮助用户实现自我健康状况改善和自我健康管理。医用级则主要服务各类疾病患者人群,为特定疾病人群提供监测防护,对各类慢性病患者人群进行指导治疗。
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相较传统医疗设备,更具便携性、交互性,能拓展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医护人员管理患者、优化治疗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据研究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0.01%。
03 外骨骼机器人成热门赛道
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辅助替代型和训练治疗型。辅助替代型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和残疾群体,主要包括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治疗型则主要针对术后康复,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康复机器人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患者治疗需求、康复医师劳动力替代需求两个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外骨骼机器人售价高昂,价格在15-100万元之间,主要面向医疗机构收费,仍没有面向大众市场的消费属性产品,家用化、轻量化、小型化,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04 多地官方发文支持康复养老产业
7月24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康复辅具创新开发,打造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以“健康+养老”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重点加强中医保健和中医理疗产业与养老的融合。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养老推广工程,养老人才培养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老年健康管理工程。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智慧健康养老已成为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养老产业将是热点,风口,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