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一并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四大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疗服务及康复医疗器械能够帮助患者加快身体机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并可节约总体治疗费用,在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医学、经济和社会价值。
01
市场需求扩张
康复需求迫切
医疗康复最早的需求人群主要来自于残疾人群,后随着医疗康复理念不断渗透,疾病损伤患者、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也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人群。而到目前,随着健康素养提升,康复医疗的需求人群扩展至运动、产后女性、精神及心理等群体。
目前我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共计4.6亿人次,高于印度(4.11 亿)、美国(1.49 亿)、印度尼西亚(7,600 万)和巴西(7,000 万)等国家。我国庞大的患者基础表明康复医疗器械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25.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0%。未来我国康复医疗行业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941.5亿元。
据医械数据云统计,从2018年至今,康复器械共融资95次,金额达680.22亿元,其中2021年为巅峰期,融资次数与金额均为最高值,分别为31次和359.13亿元。
02
人均康复费用低
康复体系建设待完善
与国内康复需求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低水平的人均康复费用与康复医疗体系的不完善。据统计,2015年末,我国康复市场人均康复费用仅25元,与美国人均130美元形成鲜明对比。在康复医疗体系方面,我国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学科为引领、二级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构建了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然而,在缺少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患者能够通过院内转诊渠道进入康复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基层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动力不足,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缺乏有效链接,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03
政策倾斜
康复产业逐步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和护理中心的建设逐渐标准化、规范化。2017年卫计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要求逐步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康复护理机构。2021 年,康复医疗相关政策再次加码,《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试点范围,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诸多利好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张,也推动着康复器械厂家的涌向。据医械数据云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康复医疗器械厂家超3千家,但上市企业仅9家,分别是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医疗等,总体来说,康复器械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还是很广阔。
表1:截至2022年10月,国内上市康复器械企业名单
04
技术壁垒较高
仍以低端产品为主
虽然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大,拥有超三千生产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未掌握核心技术,目前高端产品市场由进口企业垄断。国内仍以仿制、低端产品为主,如轮椅、假肢、助听器、无障碍设施等其他康复器械等。产品种类繁多且呈现出集中度较低、单价不高、体量规模较大的现象。据医械数据云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注册康复医疗器械共5527件,其中国内5404件,国外123件,包含认知言语视听障碍康复设备268件,占比4.9%、运动康复训练器械1111件,占比20.1%、助行器械1647件,占比29.8%、矫形固定器械2493件,占比45.1%以及其他未分类8件,占比0.1%。
05
新兴技术赋能
产品趋于智能化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疗法、大数据、5G、AI等推动了康复医疗强力发展。数字疗法对于肌骨康复、儿童孤独症、精神心理疾病等诊疗效率的提升发挥了巨大效用;大数据+5G助力康复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推动了医疗器械的进步,神经康复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家庭康复诊疗设备等逐渐得到发展,产品趋于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但产品同质化与缺乏创新的痛点问题仍需解决。国内康复器械企业需搭载新兴技术,加快研发创新产品,发展高端康复器械,才能改变现有市场困局。
06
家用康复趋势显态
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三体一位
当前,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便携化,即开发便携型、功能分类更精巧的设备,产品具有一定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作用,适用于家庭使用。在“医养结合”政策的大力支持、国民康复医疗意识不断加强、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家庭康复有望成为康复医疗器械的新的发展领域,推动形成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康复治疗格局。
受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供给服务主体、技术创新等多因素驱动,康复医疗行业将是下一个黄金赛道,未来可期。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