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外骨骼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等技术快速发展,康复产业代表性产品——康复机器人也迎来高速发展新契机。未来10年康复机器人正势不可挡成为康复产业发展主流。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4%;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
步入老年阶段后,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衰弱,出现肌肉退化萎缩、日常行动迟缓等问题,同时,老年人群易受各类疾病的困扰,比如骨质疏松、瘫痪、中风等,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关于老年患者的治疗康复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据《柳叶刀》数据,中国有4.6亿人有康复需求。
然而面对巨大的养老和康复需求,我国在医疗康复机构和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表示,当前康复人才稀缺是系统性的,各康复专业人才都存在缺口,尤其以康复治疗人才最为缺乏。“世界各国康复治疗师平均为每10万人口70人,而我国仅有0.4人,目前还缺30余万人。”
在巨大的养老和需求面前,传统的人工看护模式不堪重负,康复机器人被寄予厚望,不仅可以将专业康复治疗师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也可用科学的方案提升老人康复治疗的效率,帮助有行动障碍的人重获行走能力,实现生活自理,减轻社会负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康复机器人政策上已经迎来了利好信号。
2021年6月,《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发布,推动康复医疗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研发和创新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康复治疗设备。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此强调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等康复辅助器具。
2022年11月,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1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增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用品适用性。围绕特殊人群消费品发展需求,加大人体工效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力度。推动适老化产品发展和智能应用及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提高轮椅、助行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化程度。
政策的催化下,康复机器人指日可待。
针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深圳作为科技针对不同的细分场景研发了数款康复机器人,助推智能辅助康复的发展。
「智能助行机器人 」
用于辅助脑卒中患者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侧步态、提升康复训练效果;适用于可以独自站立并想增强步行能力、提高行走速度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场景下出行使用;用于辅助髋关节力量不足的人群行走,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智能助行机器人重量约4kg,穿戴非常便捷,可以独立完成穿戴,可以智能跟随人体的步行速度和幅度,自动调节助力频率,五档助力自由选择,能够快速学习并适应人体的步行节奏,穿戴体验非常舒适。
「智能行走机器人 」
智能行走机器人应用于辅助长期卧床,下肢行动障碍人士的康复及行走能力训练,缓解肌内萎缩,恢复自主行走能力,可以在电动轮椅和辅助行走训练模式自由进行转换。
智能行走机器人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患者自行通过升降按健操作即可从轮椅坐姿状态变成助行站姿状态,可独立进行主动或被动减重步态训练,减少或避免长期卧床和坐轮椅,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以辅助老年人安全行走,预防和减少发生摔倒的风险。
随着银发社会的到来,智慧养老正在兴起,而康复医疗作为细分领域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病患者数量增多、国家政策红利等因素驱动下,未来康复行业将是下一个黄金赛道,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