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4400名残疾儿童;为1.9万多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免费为400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具……今年以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积极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通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等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满足不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断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质增效
今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继续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更多残疾儿童在经过专业康复训练后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晓晓(化名)是早产儿,由于出生时缺氧窒息,一岁多被确诊为脑瘫。在国家救助制度的帮助下,南宁市公益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示范点给晓晓提供免费康复服务,通过连续几年的系统康复训练和教育服务,她从坐不稳到独立坐稳,再到站立,如今已能拄着拐杖走路。在学习方面,晓晓会唱歌、绘画、朗读、小视频制作、播音主持等,于2019年受邀请到北京参加公益活动并上台朗读表演。通过市残联“蚕豆艺苗成长计划”的声乐、朗读、绘画培训,晓晓已经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活泼、开朗、爱笑、爱生活、爱学习的小姑娘。
我市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按照“应救尽救”的要求全力推动为民办实事工程落地见效,不断满足残疾儿童的高质量康复需求,使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有57家定点康复机构,是全区定点机构最多的城市,康复服务内容涵盖了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实现康复类别全覆盖,“医康教结合”和“康教融合”康复理念不断深化。
我市加强残童康复救助资金配套,在中央和自治区补助4557万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共配套1100多万元,为应救尽救提供了资金保障。实施残疾人康复人才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全市定点机构康复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每年培训200人以上,全面提升我市康复救助技术水平。
我市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康复救助信息化赋能,残联、机构、家长可在平台上一键查看救助课程达标情况,做到康复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有效保证资金安全。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安宁幸福。”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爱下,在各级残联和康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11月我市已救助4400名残疾儿童,做到应救尽救。下一步,市残联将加大投入,精准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全面提升康复质量,力争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打造成民心工程、亮点工程,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美好明天。
精准康复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对残疾人的帮扶,不仅要有物质的满足,更需要对生命的尊重。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我市把残疾人辅具适配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倾力为残疾群众提供精准辅具适配服务。
今年9月,西乡塘区残联完成了免费发放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工作,共向辖区382名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402件。此次发放的辅助器具包括普通轮椅、电动轮椅、护理床、四角手杖、坐便椅、无线闪光语音门铃、语音盲人电压力锅、盲杖、防走失腕表、助行器、踝足矫形器、助听器、假肢等,有效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问题。“免费的轮椅给我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残疾人林学羽说。
我市全面落实广西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实物补贴实施办法,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工作。市残联加强与卫健、教育部门之间的联动,组织家庭签约医生、学校教师和残联专职委员上门开展“面对面”筛查;根据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统计的辅具需求数据开展“点对点”筛查,做到有辅具需求人群筛查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全市投入资金共1100多万元,为1.2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具适配实物补贴。为满足残疾人辅具个性化需求,各县(市、区)采取自愿联合采购的方式,实行集中带量统一采购残疾人精准康复基本型辅具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了辅具适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我市将精准康复服务作为重要的惠残民生工程抓好做实,基本康复服务提标扩量。今年将自治区补助标准190元/人提高至240元/人;在自治区下达任务数1.7267万人的基础上增加了268人的市本级任务数,全市共补助1.7535万人,目前已为1.9万多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15个重点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服务点配套康复器材,落实场地设施、康复技术人员等,满足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公共服务需求。为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门诊服药救助,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累计签约10.5387万人,做到残疾人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广大残疾群众康复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逐步增强
8月25日是全国第七个“残疾预防日”,今年主题为“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预防先天残疾?我市全力提升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减少残疾发生,最大限度减轻残疾、减少残疾。今年以来,我市各部门主动将残疾预防宣传教育纳入本部门宣传工作安排,各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残疾预防知识进一步普及,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进一步提升。
市残联充分利用“残疾预防日”“助残日”“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点,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康复知识。全国“爱耳日”,组织县(市、区)残联、机构、企业等社会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残疾预防宣传和义诊活动13场,捐赠听障教学用具3.439万元,提高群众听力残疾预防知识和预防能力。开展“八桂助残·启明行动”健康助残活动,举办眼健康讲座和义诊筛查活动500余场,惠及残疾人1.2万多人。开展“关爱残疾人消化道健康行动”公益项目,全额资助残疾人消化道疾病患者检查治疗,已有500余名残疾人受益。开展肢体重建公益义诊活动,为30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义诊服务,为7名肢体残疾人提供公益手术。开展志愿服务和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组织残疾人观影、游园等活动10余次,让残疾人更好地展现自己、融入社会。我市制定有关实施意见,从控制出生缺陷、防控疾病致残、强化安全管理、落实救助政策等方面对残疾预防提出了指导意见。
以康复救助为出发点,让关爱更贴心。下一步,市残联将持续以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为着力点,以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精准、高效的服务意识,大力巩固我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成果,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实办细办好,努力扩大受益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