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进入新征程。
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承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会议期间首次公布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成果推介活动入围作品名单,众多服务残疾人的创新辅助器具百家争鸣。
与此同时,与会领导及企业共同探讨研发和普及等相关问题,并就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成果推广应用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冯力介绍,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5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面向残疾人、失能老人和其它功能障碍者以及医疗、康复、养老等服务机构展示国内外辅助器具产品、技术的专题博览会。通过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成果推介交流活动,中国残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保障制度,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努力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服务。
以科技完善辅具
2023年全国助残日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主题。辅助器具指的是指残疾人使用的,特别生产的或一般有效的,防止、补偿、减轻、抵消残障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存在很多不便,辅助器具对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辅助器具不仅能帮助残疾人代偿身体缺失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辅助器具发展。2018年开始,科技部将辅助器具科研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残疾人与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体系应用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使得“互联网+”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辅助器具服务网络的重要抓手。
2021年中国残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残联“充分认识开展‘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对规范辅助器具采购,提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各级残联积极响应、努力探索,通过搭建“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平台,使残疾人享有便捷快速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了新路径。
202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智能化的辅助器具服务,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助器具服务体系,是辅助器具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助力残疾人享有高质量辅助器具服务的有力手段。
以创新增进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冯力在现场特别表示,“发展康复辅具产业是助推康复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鼓励研发设计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辅具产品,激活康复辅具服务市场。”
受此影响,辅具创意设计氛围高涨。仅以深圳为例,作为首批全国12个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态势喜人。2022年5月,新修订的《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办法》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深圳市残疾人辅具从实物适配向补贴制转型,残疾人适配辅具的选择面更广、购置方式更灵活。
对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指出,近10年来,深圳先后举办了4次“辅具创意设计大赛”。在辅助器具工作领域,深圳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坚持事业与产业并重,发展与创新同步,为全国贡献了许多深圳智慧与方案。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感十足的康复智能辅具创新企业。
事实上,康复辅具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具有双重价值。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康复辅具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杭州爱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芯片和算法是爱可声的基因,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助听器芯片及算法上投入大量的研发,突破助听器行业的技术壁垒,打造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一方面帮助残疾人解决听障难题,另一方面推动康复辅具产业链走向更高的台阶。”
而大艾机器人创始人帅梅则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外伤诱发脊柱爆裂的瘫痪残疾人士以及退行性病变造成肢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穿戴训练者坚持训练治疗3个月后可实现脱机器人行走。”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成果推介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和个人申报的407件作品。经专家评议,并听取残疾人代表意见,共遴选出设计、产品、服务类92件作品向社会推介。其中,设计组作品包含手部柔性外骨骼、盲人3D打印书写笔、数字人手语合成系统等40件;产品组作品包含康复机器人、电动升降坐便椅、智能仿生手等34件;服务组有北京、湖北、陕西、宁夏等地反映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创新的作品18件。入围作品较好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辅助器具科技创新的新进展、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