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一体化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医院康复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让更多患者既有临床科室的医疗保障,又享受到早期康复带来的益处,使功能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01经典的临床康复一体化体系
目前较多机构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是康复团队深入到临床科室去做,比如一些常见的重症、呼吸、神经等,但主导者是临床科室。
在这种模式中,临床治疗不是康复治疗的直接组成部分,临床治疗由其他临床科室执行或康复科延续其他科室的治疗。
由于沟通或者执行不到位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康复成为大部分临床治疗结束后的后续行为
2.康复治疗成为疾病急性期治疗可供选择的辅助方法之一
3.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分离
而在这种模式中,康复早期介入,无缝衔接至关重要。当两者脱节,疗效就大打折扣。
02康复团队主导的临床康复一体化
康复团队主导的临床康复一体化则能达到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步进行,疾病恢复的同时,功能也在恢复,这样就起到缩短治疗时间的效果,达到比经典模式更好的疗效。
此种模式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首先就是根据人才条件、科室情况、人才条件等确定病种,熟练掌握目标病种的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熟练掌握目标病种治疗方案。
比如儿童康复,孤独症的一些孩子存在行为异常的状况,会伤人或者自残,不能安静坐下来,如果不用行为治疗的药物解决这种异常,在传统的单一康复治疗中,临床没有及时介入,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法及时正常进行康复训练的。在康复团队主导的临床康复一体化中,则可以采取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进阶模式——行为治疗药物+神经调控+康复训练+教育融合,就能够缩短治疗时间,起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还有急性脑梗塞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肩痛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等等......
这种模式下收益的不仅是患者,对于机构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不仅仅是康复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还可以以亚专科为患者第一入口识别,建立一手治疗人群,提升学科竞争力。
03康复医师与治疗师如何适应这种新模式
相对的,这对康复医师与治疗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医师需要较高的思维及临床执行能力:
1、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跟着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这样就不会跑偏)当然你可以有独特行之有效的经验性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最前沿新药应用+独特药物配套方案以促进疗效最大化、最优化
3、熟练掌握最新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康复治疗要像药物一样不断更新)
4、康复新技术不断导入临床
基本功要求:
1、影像学技能CT、MR、X球、超声
2、肌骨超声技术
3、重症抢救基本技术
4、常见并发症处理技能
康复治疗师要具备以下思维及康复治疗执行能力:
1.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治疗技术,互相了解各康复治疗实施情况
2.熟练掌握康复治疗组合技术、新技术的联合应用
3.根据患者存在的障碍,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建议加强临床治疗以促进功能状态快速改善
4.根据患者康复治疗实际效果,向临床医生建议调整康复项目及技术应用
5.重视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叠加疗效,向患者强调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快速康复的更优化效果。
04康复团队主导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积极效应
以康复团队为主导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一体化模式,在康复亚专科领域强化以疾病为入口识别,可以修正以往康复医学科对患者导流标识模糊的短板;而且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专科患者快速积聚效果明显;可以直接收治患者,对其他临床科转诊依赖下降;同时康复医师综合业务能力迅速上升,促进学科地位上升;既治疗疾病,又改善功能,凸显康复学科的独特优势。
05临床与康复一体化目前所遇到的挑战
临床康复一体化的主要好处之一是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可以分享信息、见解和专业知识,以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更好地协调护理,减少重复服务,并确保病人得到最适当和有效的干预。此外,临床康复一体化也能使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通过解决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护理方法。例如,一个从中风中恢复的病人可能需要物理治疗来恢复行动能力,需要职业治疗来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还需要咨询来解决中风的情绪影响。通过整合这些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共同解决病人康复的所有方面,从而改善功能结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帮家中老人取拐杖时,我发现新买没多久的拐杖在手柄连接处出现了松动。如果老人使用时发生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日前,上海市的胡女士在来信中反映了养老辅具存在的质量问题。
从最初的轮椅、拐杖,到如今的助行车、电动床、爬楼机、移位机等,近年来,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健康产业不断细分,养老辅具广泛进入老年人生活。养老辅具提高了老人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了护理难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养老辅具主要服务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群体,但一些养老辅具质量堪忧,不仅无法起到助力效果,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辽宁沈阳市的黄女士反映:给老人购买的轮椅在前进时明显往右偏斜,需要人力矫正,“如果是老年人单独使用,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养老辅助器具消费体验项目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养老辅助器具质量不佳。例如,助行车存在驻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有的产品一味追求轻量化、高灵活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翻身器等产品未注明或强调使用禁忌及适用人群的身体情况等,如果消费者不慎操作错误,很容易造成身体的二次损伤。
有的养老辅具缺乏详细使用教程,老年人不会用、用不好的现象比较普遍。陕西西安市的吕先生表示,家中一款智能血压计操作十分复杂,使用说明书的字体太小,老人一直不太会用,需要有人协助使用。“养老辅具的生产方和销售方应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或为消费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吕先生说。
还有的养老辅具不断迭代升级,科技感十足、功能繁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陈先生曾购买了一款能看视频、能听音乐、还能语音通话的智能老年手环,但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日常使用中很少用到,而真正需要、经常使用的心率监测等功能却藏在二级页面中,无法及时找到。
笔者走访了一家售卖养老辅具的店面,看到店里销售的轮椅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材料和功能不同,其实一般人使用千元左右的轮椅就足够了,有很多功能老年人不一定能用到。”销售人员说。现在市场上养老辅具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还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相关标准、技术、检测规定等也不完善,导致了质量不佳、溢价高等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琳表示,老年人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会不断有新的需求出现。因此,养老辅具和相关适老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安全、方便、实惠,同时还要追求环保、美观、温馨。在情感上与老年人有共鸣。“只有真正站在老年人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才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体验服务,得到精神上的尊重和满足。”陈琳说。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专业的康复辅具,租赁是更为经济的形式,但目前覆盖人群并不多。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纷纷推出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出台了对困难老年人的补贴政策。“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辅助器具越来越成为众多家庭的必需品,但申领标准要求往往比较严格。申领政策也需要不断改善、灵活调整,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陈琳说。
不少读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养老辅具产品严把生产关、销售关。山西阳城县读者杨果平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养老辅助器具国家标准,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生产企业应在产品适老化、精细化上下功夫,更好满足和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年消费者也要改变价格越贵越好、功能越多越好的消费观念,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理性消费。”杨果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