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5月19日电(记者秦婧、李继伟、杨帆)在河北省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里,21岁的“爬行女孩”付学净依靠一份大数据图文标注工作实现了就业脱贫。“自强脱贫 助残共享”是5月19日中国第29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
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生于本地一户贫困家庭的付学净在过去20年里一直靠四肢爬行,从未出过家门,被人称作“爬行女孩”。总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拖油瓶”的她,如今在“双创园”里自食其力,通过点击鼠标处理图片,每月收入约1500元。
“我现在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再也不是父母和哥哥的负担。”付学净说,这是自己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付学净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秦婧摄
无人超市、拍照搜图、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已融入中国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房门均可指纹解锁;通过图像识别可进行机器批改试卷;拍了张对面姑娘裙子的图片,手机一搜索就出现了相同或相似款式……
实现这一切需要数据标注这一技术的介入,数据标注就是使用自动化的工具为企业从互联网上抓取、收集图像、文本、视频、语音等数据的服务。此类业务简单易学、门槛低,适合残疾人掌握。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不宜参加体力劳动等特点,中国部分科技企业积极为残疾人群体提供精准“造血式”帮扶,帮助他们开展数据标注工作。
“我现在正在做‘酸奶拉框’,就是在图片上用鼠标画多边形的框,圈出各种品类的酸奶,为无人超市的物品识别提供大数据。”付学净说。
在互联网工作区,付学净和其他残疾人朋友们在工作。新华社记者秦婧摄
“双创园”负责人贾茹说,就像小孩子看图片识人辨物一样。他们需要把各种酸奶的照片经过人工识别后打上标签,几千张不同照片输入到系统中,机器就可辨别出这些就是“酸奶”。
数据标注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却是人工智能的“启蒙老师”。标注数据越多,机器的“识别”就越多、越准确。“特殊的标注专家们”给机器的训练提供了最充足优质的数据。数据标注工作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保障。
在“双创园”的互联网工作区,近20名残疾人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电脑,认真激烈地讨论着相关技术问题。被火烧伤面部、多次试图轻生的26岁青年卢鹏如今已经是园区“图文标注”项目的小组长,“曾经我也埋怨过生活,为什么对我这么残忍。但现在我已经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我很满意”。
据统计,2018年,中国贫困残疾人数量由281万减少到169.8万,58.8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各类技术培训掌握了包括数据标注在内的劳动技能。越来越多的中国残疾人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摆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