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是国家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准入需规范、诊疗“同质化”有待提升等问题。
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康复医学论坛暨2022年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学术年会上,来自国内康复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进行了临床经验、学术研究等分享并展开探讨。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老人在做康复训练
规范康复治疗,需要制定多个团体标准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燕铁斌教授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不满足于患病后通过临床医疗“救命、治病”,“而康复医学专业人员通过长期的护理和训练,可以让病人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随着康复医疗的使用场景更加多元化,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从业行为。“有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进行康复治疗?适合采用哪些康复治疗手段?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康复治疗?不同机构能够开展哪些康复治疗技术?”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权威解答。
据此,燕铁斌教授牵头已经发布了多项团体标准,如《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评定标准》《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标准》等。今年年底还会发布更多与康复医学有关的团体标准。
人工智能的可穿戴康复设备,能惠及基层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窦祖林教授表示,目前广东省经由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康复医疗师为5000人规模,这与目前广大患者群体对康复的需求并不能很好的适配。但是通过一些新颖的、附带人工智能的可穿戴康复设备应用,则能将康复技术更好地向基层进行延伸。
比如新一代超小型智能中频治疗仪医点心获批上市应用后,就有效解决了以往中频康复治疗仪设备大型、有线连接、操作复杂、人力成本高、影响诊疗环境等痛点。且真正达到了与医院中频治疗仪治疗效果相同。
此外,利用此类康复设备,还能有效、安全对患者进行管理、健康宣教,实施远程康复,有助于生命全周期智能康复网络平台的构建。
据悉,本次论坛设置了疼痛康复、呼吸康复、物理治疗等21个分论坛,涉及临床康复、康复亚专业、康复服务等领域。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国科学院苏国辉院士、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侯增广研究员,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副会长梁国辉教授等,线上线下参会代表超5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