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智慧养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提高养老服务便捷性、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凸显。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养老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将智慧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全国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建议,要从强化产品供给、技术和数据赋能、产业培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提升场景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据悉,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期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的2倍以上。
杨剑宇介绍,智慧养老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
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增速较高;越来越多企业布局投资智慧养老行业,一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脱颖而出;智慧养老产业与健康等产业融合速度加快、业态不断创新,智慧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向远程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
通过广泛调研与深入实践,杨剑宇认为: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建设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不足。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方式提供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能力不足,产品主要停留在居家娱乐、可穿戴设备监测等初级应用,并且产品体验不佳,适老化水平低、使用不友好。老年人急需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产品仍待培育。
二是数字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创新仍然有待加强,养老照护监测、“机器换人”等一批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养老大数据缺乏统一的分析处理,行业标准存在较多空白,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三是智慧养老产业培育有待加强。全国智慧养老行业的企业数量只有1800多家,产业培育亟待加强;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年龄大,知识结构与技能不能满足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要求;针对老年人的防范数字诈骗整治和宣传亟待加强。
杨剑宇建议:
一是强化产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鼓励居家可穿戴、便携式养老监测设备的普及应用,加强适用于养老照护的多模态行为监测、跌倒防护、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丰富智慧养老产品的种类,提升产品的智慧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支持推出更多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老年智能终端产品和应用,有效降低老年人智能产品使用门槛。
二是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智慧养老场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放大技术赋能优势,推动产业上下游开展需求对接、技术和商业合作,支持拓展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助老餐厅等养老场景,探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智慧养老服务,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大数据赋能优势,推进区域健康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养老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健康养老数据的共享、应用,提升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等数据分析能力。
三是优化产业环境,做大做强现代化养老服务产业。加大智慧养老产业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落实政府补贴,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积极扶持智慧养老领域创新创业,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养老领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完善养老行业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服务人员的数字素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加大对养老数据泄露、养老服务欺诈犯罪的专项整治力度,持续推进老年人防范数字诈骗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