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今天(3月2日)下午,在天坛公园祈年殿,9处火种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仪式上,点燃火种台的9位代表中,曾经打破“机器人行走马拉松世界纪录”的邵海鹏,穿戴着外骨骼机器人缓缓走到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他穿戴的这件AI外骨骼机器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他短短的几步行走,也是这款新一代机器人的全球首次亮相。
邵海鹏穿戴着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亮相。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在此次冬残奥会火炬汇集和传递仪式中,有两名残疾人选手穿上了骨骼康复机器人,借助该助行设备实现站立行走、传递火炬的梦想。这两个设备由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外骨骼实验室主任、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帅梅率团队研发,名为“大艾机器人”,该设备依托多关节协调控制中心,突破智能生物感知与仿生步行、人机融合多模式混合控制等关键环节,辅助选手步行。
“AI外骨骼机器人能感知到人行走快慢等主观意愿,实现机器人辅助与人体行为(包括上下楼梯、上下坡等复杂动作)的自适应。”帅梅介绍,AI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增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活患者的潜力,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大量地接触患者、取证和临床试验,精准控制产品的体积、重量,不停研究新步态、新方法,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终于研制出更多系列的安全、可靠的机器人产品。”帅梅说。
据悉,早在2018年,邵海鹏就曾穿戴这一骨骼康复机器人用时9天,行走42.22公里,超过全程马拉松历程,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在这次的火炬汇集和传递仪式上,他和新一代大艾机器人再次亮相。和他一样穿戴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还有一名下肢截瘫的火炬手——来自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女孩杨淑亭,她将在3月4日参与火炬传递。
据介绍,2011年3月,杨淑亭因意外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此后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开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700多户增收致富。杨淑亭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在此次火炬传递之前,她使用下肢助力外骨骼设备经过了5个月的适配训练,将在火炬传递中站立行走。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